虫害:茶蚜
学名:Taxoptera aurantii Boyer
分类:半翅目蚜虫科
为害部位:嫩梢、嫩叶、嫩茎
为害特点:以若虫和成虫聚集在嫩茎、嫩叶背面吸汁进行危害。在春茶中、后期晴暖少雨时形成种群高峰,并扩散危害,导致芽叶向下翻卷弯曲,生长停滞。其排泄出的“蜜露〞常诱致煤病发生。
形态识别:茶蚜有翅成蚜黑褐色且有光泽,前翅中脉二分叉,腹部背侧有4对黑斑。有翅若蚜棕褐色,翅芽乳白色。无翅成蚜近卵圆形,稍肥大,棕褐色,体表多细密淡黄色横列网纹。无翅若蚜浅棕色或淡黄色。卵长椭圆形,一端稍细,漆黑色且有光泽。
生活习性:茶蚜一般以卵在茶树叶背越冬,在南方有时无明显的越冬现象,1年发生25代以上。茶蚜主要营孤雌生殖,繁殖速率快,趋嫩性强,以芽下第1、2叶上的虫量最大。随着气温下降,以卵越冬的种群出现两性蚜,交配后产卵越冬。
发生规律:大多数地区1年发生20代左右,安徽25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冬。以卵越冬的地区在翌年2月下自开始孵化,3月上旬盛孵,全年以4~ 5月和10~11月发生较多,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全年发生盛期。早春虫口多在茶从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档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