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茶叶种类,其传统制作技艺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制茶技术依然脉络清晰,初制工艺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烘干等工序,每次制茶需重复此套工序4至5次,把茶叶揉至变成鱼钩形状方成。复制工艺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上蒸—踩篓凉置陈化,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经此工序后,传统工艺的六堡茶方可得之。
为了保护好六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发挥好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优势,为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提供有利条件。2007年12月10日,梧州市首先把六堡茶制作技艺纳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随后,苍梧县很快也将六堡茶制作技艺确定为该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仍需要有具体的制作者传承和展现。这些传承人通过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他们可能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但他们都是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传统制作技艺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
为了让这些贮存和掌握着精湛的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的继承者,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使这种技艺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09年,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推荐,六堡镇塘坪村的韦洁群凭借六堡茶制作技艺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6月,又有祝雪兰、石琳、陈伯昌、谭爱云、陈奎香、苏兆华等6名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者被确定为梧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再次推荐韦洁群申报第五批国家级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